本文主要介绍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以及其爆发的原因,最后总结了此次金融危机的历史借鉴意义。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

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相继出现了“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

JDR证券外汇开户
[link href=https://apply.jdrsecurities.cn/?refcode=SLSW-500722]点击开设JDR免佣账户[/link]

在这段时期早期(60年代至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经济逐渐转向亚洲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亚洲四小龙”迎来飞速发展阶段。后来,“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被许多其它亚洲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80年至90年代,“亚洲四小虎”从中脱颖而出。

不过,随着一场金融危机的爆发,“亚洲经济奇迹”迎来全面大考。

1997年7月2日凌晨,泰国央行发表重要声明: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美元暴跌17%,亚洲金融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1997年10月,恐慌迅速蔓延至整个东南亚,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港币、以及新台币等货币相继大幅贬值,金融危机全面冲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和汇率制度。

1997年11月,金融席卷至韩国,企业破产,经济停滞,汇率暴跌,至11月中旬,韩国央行被迫放弃对汇价的干预,韩元持续贬值,到12月底,韩国外汇储备几乎枯竭,一度接近经济崩溃的边缘,最后不得不接受IMF严苛的贷款条件,才得以幸免于难。

1998年,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印度尼西亚成为最晚受到波及但受到的冲击却最为严重的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几乎一夜之间化为泡影;随后亚洲金融危机传导至俄罗斯,该国在内忧外困的处境下,引发主权债务违约。直到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才算结束。

1997年—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当东南亚国家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生产成本的提高,相互竞争形成的挤压以及产品无法及时更新换代使得这些国家竞争力下降(相比于劳动力更廉价的地区),高速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于是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开始转向依靠外资来维持经济增长,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大力发展招商引资。

这也是普遍被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的主要原因:违反了三元悖论,其一,东南亚国家的短期利率远高于美国的短期利率,当时泰国的隔夜利率高达17%;其二,东南亚国家为消除外资对汇率波动的疑虑,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其三,开放资本账户,放开资本管制,外资随意进出,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对外资不设任何限制。

几乎所有的金融危机背后都离不开债务问题。到1996年,泰国的外债已经急剧上升,其中绝大部分外债是由私有部门举借,并且大多数是期限为一到两年的短期资金。更重要的是,大约480亿美元的短期债务(套利交易的投机资金)已经远远超过了其3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大量过剩流动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吹起了巨大的资产泡沫;而此时泰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积累了大量的坏账和呆账;经常账户因出口贸易的放缓使得逆差迅速扩大;危机的到来只待导火索的一触即发。

ATFX外汇开户
[link href=https://login-gm.atfx-china.com/register?redirect_uri=applyLive&invitationCode=890hS6OQvgVRft5zTTxCe9Y6RmeHxmHYlwaE%2BdD7IaM%3D]点击开设ATFX免佣账户[/link]

二、外部因素

在东南亚国家放开资本管制之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外资在这些国家大进大出,其中来自日本的投资者(包括日本的金融机构和基金)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991年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后,日本为摆脱通货紧缩,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东南亚国家的利差使得套利交易(Carry Trade)大行其道;此外,日本为刺激经济,鼓励日企贷款,直接境外投资,使得日本在东南亚的投资规模急剧扩张,这些都为亚洲金融危机创造了前提条件。

泰国持有外债中日元占55%,与此同时,日本还是泰国最大的外商投资,可以说东南亚国家的资产泡沫背后都有日本资本的影子。

终于导火索被触发。1995年日本银行因国内巨额不良贷款出现大量坏账,小银行破产传导至大银行陷入麻烦,导致日本整个银行体系面临系统性风险,在缩减国内贷款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减少境外贷款以补充资本充足率变得势在必行。

可以说日本为自保的从东南亚国家撤资举措是对这些国家泡沫的一次釜底抽薪。面对大量外资流出,泰国的外汇储备很快耗尽,试图勉力维持的固定汇率,遭受国家炒家如饿虎扑食一般猛烈攻击,最终泰国汇市崩溃,并传导至股市和楼市,如多米诺骨牌般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历史借鉴意义

此次金融危机给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的深远的影响,银行倒闭,经济衰退,民众财富大幅缩水,国家政权更替,社会秩序一度陷入混乱。以史为鉴,宜当后事不忘前事之师:

一、经济模式的调整和经济政策的选择

有经济学家曾批评“亚洲经济奇迹”时表示,东亚的经济增长模式并不可持续,认为东亚这种靠投入驱动型经济的方式需要不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终会随着收益递减的出现以及投入的停止,经济增长面临被迫中断的可能。

这样的经济模式使得东南亚国家强烈需要外资的进入拉动经济,而为外资大开城门的最终结果却是始料未及的自掘坟墓。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端产业升级的同时,要谨慎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来决定开放的程度。

  • 汇率制度和金融体系风险管理

如果东南亚国家当时能够及时调整汇率制度,维持固定汇率和放开资本管制的同时能够放弃其货币政策独立性,将基准利率主动调节到与美国保持一致,或许套利投机资金的流入会少很多,这些国家的外资比例也能在可控范围之内,到后来外资流出造成的影响也不至于太大,或许仍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抵抗货币贬值。

东南亚国家自身金融体系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些国家的银行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国家对金融体系缺乏监管,对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最终导致自身金融系统十分脆弱。

套利交易

FXprime中文社

FXprime知乎专栏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